电梯的安全问题为何如此难解决
近期,多地密集出现电梯故障、事故。如广东湛江金海湾二期电梯故障冲顶致女业主身亡后,同小区分别于5月25日晚和26日上午再发生两次电梯故障事件。
而不久前的湖北襄阳,几名业主验房时,电梯突发故障,从14楼直降负1楼。
有业主称,近日有多部电梯均发出故障警报,无人理会。小区开发商称,目前电梯处于调试阶段。
此外,日前在陕西西安,一女童因电梯故障骤停被困15分钟,多次按警铃无人应答。
物业人员回应称,电梯紧急报警按钮需长按5秒钟,正在制作提示标语。
这还只是已经被媒体报道和关注到的电梯事故和故障问题。
根据今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2020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通告》,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发生电梯事故25起、死亡19人。
同期,全国电梯达到786.55万台。
虽然说,在如此大体量下,25起电梯事故的量似乎不算多,可一旦发生在个体的身上,就意味着绝对的风险。
且全国高达近800万台电梯,每一天都与数亿人打交道,其中的任何一点风险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导致电梯存在风险的直接原因很多。
就以最近的几次事故为例,物业方面的说法,要么是操作不到位,要么是尚处于调试阶段。
真真假假的说辞背后,暴露出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电梯的维修保养标准和责任仍不够明晰。
比如,此次湛江电梯事故中,就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现行的《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在执行上是存在缺陷的。
如规范中要求电梯应有上方向超速保护装置,执行中认为只要制动器不通过中间轴直接对曳引轮制动就视为电梯有上方向超速保护装置,这比起下方向保护就缺少了安全钳这一独立的机械安全保护装置,如此大大增加了电梯冲顶的风险。
此外,制动器的连接杆、弹簧等部件的强度并不是常规维保项目,这也导致正常的电梯维保效果大打折扣。